10 月的哈尔滨股票配资行情,松花江的冰碴刚结在岸边,我们 300 个小学生背着书包挤上南下的列车 —— 要去南昌科技馆做实验,到海昏侯墓看文物。出发前收到个天蓝色双肩包,里面装着本漫画版行程表:科技馆那页画着冒泡的试管,海昏侯墓旁写着 "每天一场科普剧",角落 "方诚" 两个字,像用蜡笔描的,带着点孩子气。
科技馆的实验台
到南昌科技馆时,晨光正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实验区。穿白大褂的科学老师老周蹲在台前,手里举着个彩虹糖做的实验:"看,放进水里会散开,就像哈尔滨的冰雕融化时的纹路"。他给每人发了套迷你实验盒,"比标准器材小一号,你们的小手好拿"。
互动屏前多了些踩脚凳,"前几天有低年级同学够不着,找木工师傅做的",跟在队尾的小陈说,她发梢别着朵塑料向日葵,"等下科普剧要演植物生长,先让你们眼熟"。有个男孩的试管摔了,老周笑着递来新的:"没事,旅行社备了 600 个,够摔两回"—— 后来才知道,这是听说哈尔滨孩子爱动手摸索,特意多备的。
休息时端来的热饮,是加了蜂蜜的豆浆,"听张老师说你们早上爱喝热乎的"。小陈举着个扩音喇叭:"等下做液氮实验,按哈尔滨冬天戴手套的规矩,都要戴防护手套哦"。
展开剩余61%海昏侯墓的小课堂
转去海昏侯国遗址那天,讲解员小李举着个青铜当卢仿制品:"来,摸摸这纹路,跟你们冰雕的刻痕是不是有点像?" 她身后的展柜前,摆着些放大镜,"镜片是防雾的,知道你们从北方来,眼镜容易起雾"。
科普剧演的是 "刘贺的一天",小演员们穿着汉服,台词里加了句 "这金饼像不像哈尔滨的冻梨,得捧着吃",台下顿时笑成一片。"编剧是哈尔滨籍的老师," 小陈悄悄说,"特意加的家乡话梗"。
动手环节学拓印,宣纸是加厚的,"南昌潮,薄纸容易破",小李给每人发块墨锭,"磨的时候轻点儿,就像你们在雪地上写字"。有个女孩拓坏了三张,她笑着再递一张:"老周说实验就得允许出错"。
书包里的秘密
每天晚上回酒店,书包里都会多样东西:第一天是实验记录贴纸,第二天是拓印的金饼图案,最后一天是老周手写的《科学小问答》,里面全是 "冰为什么会浮在水上"" 青铜器为什么会变绿 " 这类问题,答案用漫画画着。
临走时翻到最后一页,发现角落有行小字:"方诚旅游(南昌)国际旅行社",淡得像不小心蹭上的墨痕。大巴驶离时,有个男孩举着实验盒喊:"我知道彩虹糖为什么会开花了!" 其实不用喊,那些温热的豆浆、防雾的放大镜、带着家乡梗的科普剧,早把知识的种子,悄悄埋进了每个人的书包里。
发布于:江西省一直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